收藏昊正 网站地图 XML东莞市昊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您提供mes系统软件、MES模块、MES程序、生产管理看板系统等相关信息发布和资讯,敬请关注!

全国服务热线13202711612

当前位置主页 > 新闻资讯 > 常见问题 >

美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对我国的启示

来源:http://www.haozhengdz.cn/news/cjwt/25.html 发布日期:2020-07-17
(一) 美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的产生
(二)美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的主要内容
1. 政府主导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
(1)先进技术计划The Advanced Technology Program (ATP)
2.制造业在美国研发投入中占据主导地位
比如,1972年的“技术评估法”,1984年的“国家合作研究法”等都为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。2004年布什总统发布“鼓励制造业创新”总统行政令推动技术进步,同年,美国国会通过了“制造技术竞争能力法”,强调要通过财政支持发展新的制造技术,提高美国的制造能力。
由于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制造业的重新认识和重视,并采取了以技术创新战略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有力措施,经过大约10年的努力,美国制造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。首先,制造业生产率提高。制造业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从1980年代的2.6%至1990年代跃升到3.7%。由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实施,1987—2005年间,制造业生产率增长了94%,而其他部门的生产率只增长了38%。其次,制造业结构升级,制造业重心转移到高新技术、新兴产业领域。美国出现了硅谷、南加州、波士顿等微小技术领域的六大经济中心。
当前,一些国内外专家称中国已经变成“工厂”,事实上,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/5,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仅为美国的22.14%、日本的35.43%,劳动生产率约为美国的4.38%、日本的4.07%、德国的5.56% 。在技术方面,其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。
整体制造水平仍处于机械化生产为主的阶段,各类主要基础件的性能指标大体相当国外20世纪70~80年代水平。工业发达国家在成熟的共性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基础上,正向定制化、智能化、集成化方向发展,而我国尚处于单机自动化、刚性自动化的阶段,自动化技术水平低、系统集成能力差。
重大技术装备主要依靠进口,主要产品的更新换代离不开从国外引进技术,机械制造业中57%的产品产业化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完成的。数据表明,我国光纤制
(三)产品水平低、高技术产品少
三、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
其次,技术开发与创新经费投入少。目前发达国家研发费用占GDP 的比重在2%~3%之间, 发展中国家大多在1%以下。500强企业一般为5%~10%以上,电信、医药等行业甚至达到20%。我国2003 年为1.13%,而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为0.6%。按照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看法,研发资金占销售额1%的企业难以生存,占2%的仅能维持,占5%的才有较强的竞争能力。目前我国在技术开发方面的投入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,如,2002年中国电子百强研发经费投入总额为217亿元,比上年提高15% ,排名靠前的华为、海尔等企业研发投入已占其营业收入的10%以上,但从总体上讲和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,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。
四、启示
(一)充分认识技术创新对于制造业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性
目前,美国制造业的单位成本正在以大于1%的速率下降,经济效益明显改善,这说明制造业正在保持和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。
(二)增加对制造业的科研投入
政府在增加科研投入的途径方面,一方面应增加对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,另一方面可建立相关激励投资、融资的制度,引导政府资金和民间资金,吸引社会上的
(三)政府、企业、学校联合攻关,实现自主创新
从创新的程度来看,技术创新可分为自主创新、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种基本模式。从长远发展看,我国制造业应该以自主技术创新模式为主,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,单纯依靠技术转让和技术扩散来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是不现实的,但是也应该采取渐进的方式,逐步实现由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过渡。因此,企业在其不同发展阶段,针对不同产品和不同的技术领域,也可以同时分别采取自主创新、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种不同的模式,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,实现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、引进创新相结合,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。对于已经开发出的新技术,可以通过模仿创新以低成本获得核心技术,但必须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,将引进的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的同时,发挥后发优势和学习效应,在技术研发上迎头赶上。
四)政府应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
强大的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和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动力。美国制造业重振雄风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,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,技术优势是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,因此,发展制造业必须高度重视制造业技术创新,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制造业由量到质的根本转变。
技术支持:东莞市昊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20071940号